读高性能MySQL第4版笔记05优

1.除非遇到异常情况,否则不需要调整配置

1.1.不要“调优”服务器,不要使用比率、公式或“调优脚本”作为设置配置变量的基础

1.1.1.在互联网上搜索配置建议并不总是一个好主意,你会在博客、论坛等找到很多糟糕的建议

1.1.2.很难判断谁是真正的专家

1.1.3.不要相信流行的内存消耗公式

1.2.可靠的、有信誉的MySQL服务提供商通常比简单的互联网搜索结果更安全,因为那些需要拥有满意的客户的人可能正在做正确的事情

1.2.1.即使是他们的建议,在没有经过测试和理解的情况下进行应用也可能是危险的,因为它可能针对的是一种与你不同的情况,而你却没有理解

1.3.MySQL的不同版本会删除、弃用和更改一些选项,欲了解详细信息请查看相关文档

1.4.应该始终通过阅读相关的官方手册来检查任何更改并仔细测试

1.5.MySQL有许多可以更改但不应该更改的设置

1.5.1.MySQL的默认设置是有充分理由的

1.5.2.修改配置的潜在缺点可能是巨大的

1.5.3.很多默认设置都是安全的,很多人都会直接使用。这使默认设置成为测试最彻底的设置。当没必要改变这些设置而改变它们时,可能会引起意想不到的错误

1.5.4.节省时间和避免麻烦的好方法是使用默认设置,除非你明确知道不应该使用默认设置

1.6.更好的做法是正确地配置基本设置(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少数设置是重要的),并将更多的时间花在schma优化、索引和查询设计上

1.7.如果问题是由服务器的某个部分引起的,而该部分的行为可以通过配置选项进行纠正,那么可能需要对其进行更改

1.8.应该只在发现它们解决的特定性能问题时,才设置它们

1.9.如果需要改进配置,应该会在查询响应时间中体现出来

1.10.最好从查询及其响应时间开始分析,而不是从配置选项开始

1.10.1.节省很多时间,避免很多问题

2.专用数据库服务器

2.1.可以设置的最佳选项是innodb_ddicatd_srvr

2.1.1.可以处理90%的性能配置

2.1.2.配置了4个额外的变量(innodb_buffr_pool_siz、innodb_log_fil_siz、innodb_log_fils_in_group和innodb_flush_mthod)

2.1.3.通常会占用50%~75%的内存

2.1.3.1.MySQL只需要少量的内存就能保持一个连接(通常是一个相关的专用线程)打开

2.2.无法使用innodb_ddicatd_srvr

2.2.1.innodb_buffr_pool_siz

2.2.1.1.InnoDB缓冲池大小

2.2.1.2.需要的内存比其他任何组件都多

2.2.1.3.不仅缓存索引,还缓存行数据、自适应哈希索引、更改缓冲区、锁和其他内部结构等

2.2.1.4.InnoDB严重依赖缓冲池,应该确保为其分配足够的内存

2.2.1.5.大型缓冲池会带来一些挑战,比如更长的关闭时间和预热时间

2.2.1.6.当MySQL再次启动时,缓冲池缓存是空的,也称为冷缓存

2.2.1.7.默认情况下,innodb_buffr_pool_dump_at_shutdown和innodb_buffr_pool_load_at_startup这两个配置可以配合使用,以在启动时预热缓存池

2.2.2.innodb_log_fil_siz

2.2.2.1.日志文件大小

2.2.3.解决了我们所看到的绝大多数实际配置问题

2.3.应该设置一些安全选项

2.3.1.通常不会提高性能,只会避免问题

3.MySQL的配置

3.1.需要永久使用的任何设置都应该写入全局配置文件,而不是在命令行中指定

3.2.将所有配置文件保存在一个地方也是一个好主意,这样可以方便地检查它们

3.3.一定要知道服务器的配置文件在哪里

3.3.1.Dbian服务器上默认不存在/tc/my.cnf,而是会在/tc/mysql/my.cnf中查找配置

3.4.配置文件采用标准INI格式,被分为多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以一行包含在方括号中的该部分名称开头

3.5.配置设置全部用小写字母书写,单词之间以下画线或短横线分隔

3.5.1.建议选择一种风格并始终如一地使用它

3.6.全局作用域

3.7.会话作用域

3.8.许多会话作用域的变量都有相应的全局变量,可以将相应的全局变量的值视为会话变量的默认值

3.9.动态配置变量

3.9.1.很多变量(但不是全部)还可以在服务器运行时进行更改

3.9.2.如果重新启动MySQL,即使使用了SETGLOBAL来更改全局变量,它也将恢复到配置文件中的状态

3.9.3.必须同时管理MySQL的配置文件和运行时配置,并确保它们保持同步

3.10.MySQL8.0引入了一个名为持久化系统变量的新功能

3.10.1.新的语法SETPERSIST允许在运行时设置一次值,MySQL将把这个设置写入磁盘,以便在下次重启后继续使用该值

3.11.tabl_opn_cach

3.11.1.设置此变量不会立即生效:下一次线程打开表时,MySQL会检查变量的值

3.11.2.如果该值大于缓存中的表的数目,线程可以将新打开的表插入缓存

3.11.3.如果该值小于缓存中的表的数目,MySQL将从缓存中删除未使用的表

3.12.thrad_cach_siz

3.12.1.设置此变量不会立即生效:下一次关闭连接时,MySQL会检查缓存中是否有空间来存储线程

3.12.2.如果有,则缓存线程以供其他连接将来重用

3.12.3.如果没有,则将线程终止而不是缓存它

3.12.4.只有当查询需要时,MySQL才会为该缓冲区分配内存,而且会立即分配此变量指定的整块内存

3.12.5.每个处于线程缓存或休眠状态的线程通常使用大约KB内存

3.12.6.通常应该保持线程缓存足够大,这样Thrads_cratd就不会经常增加

3.13.opn_fils_limit选项

3.13.1.典型的Linux系统中,我们将其设置得尽可能大

3.13.2.在现代操作系统中,打开文件句柄的成本很低

3.13.3.如果这个设置不够大,就会看到经典的24号错误,“toomanyopnfils”

3.14.设置变量时要小心。并不总是越多越好

3.15.理想情况下,应该使用版本控制系统来跟踪配置文件的更改

3.16.MySQL并不是一个严格控制内存分配的数据库服务器

3.16.1.事实是,你不能给MySQL的内存消耗设定上限

4.I/O行为

4.1.InnoDB不仅允许你控制其恢复方式,还允许控制其打开和刷新数据的方式,这将极大地影响恢复和总体性能

4.2.InnoDB使用日志来降低提交事务的成本

4.3.InnoDB假定它使用的是传统的磁盘,随机I/O比顺序I/O的开销要大很多,因为随机I/O需要在磁盘上寻找正确的位置,并等待将所需的磁盘部分旋转到磁头下

4.4.InnoDB最终必须将更改的数据写入数据文件

4.4.1.日志的大小固定,采取的是循环写入的方式

4.4.1.1.当到达日志的末尾时,它会环绕到日志的开头

4.4.1.2.如果日志记录中包含的更改尚未应用于数据文件,则无法覆盖日志记录,因为这将删除已提交事务的唯一永久记录

4.5.日志文件的总大小由innodb_log_fil_siz和innodb_log_fils_in_group控制,这对写入性能非常重要

4.6.当缓冲区满了、事务提交时,或者每秒1次(这三个条件以先满足者为准),InnoDB会将缓冲区刷新到磁盘上的日志文件中

4.7.不需要将缓冲区设置得太大

4.7.1.建议的范围是1~8MB

4.8.innodb_flush_log_at_trx_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