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系统的(1)决定了系统可以被外部环境识别,外部环境或者其他系统可以按照预定的方法使用系统的功能或者影响系统的行为。
A.可嵌套性
B.稳定性
C.开放性
D.健壮性
答案:C
解析:中级教程第二版P5:系统的开放性是指系统的可访问性。这个特性决定了系统可以被外部环境或者其他系统可以按照预定的方法使用系统的功能或者影响系统的行为。
2.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中,(2)能使底层物理硬件透明化,实现高性能物理硬件和老旧物理硬件的重组使用。
A.通用技术
B.智能化技术
C.遥感和传感技术
D.虚拟化技术
答案:D
解析:中级教程第二版P14: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中,虛拟化技术主要用来解决高性能的物理硬件产能过剩和老的旧的硬件产能过低的重组重用,透明化底层物理硬件,从而最大化地利用物理硬件。
3.企业信息化结构不包括(3)。
A.数据层
B.作业层
C.管理层
D.决策层
答案:A
解析:中级教程第二版P36-37:企业信息化结构包括:产品(服务)层,作业层,管理层,决策层。
4.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人工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能管理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属于制造工程(4)。
A.信息化
B.智能化
C.标准化
D.工业化
答案:B
解析:中级教程第二版P42: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人工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能管理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属于制造过程智能化的内容。
5.(5)是连接原始电子商务和现代电子商务的纽带。
A.EDI
B.Web
C.HTTP
D.E-mail
答案:A
解析:中级教程第二版P69:可以认为EDI(电子数据交换)是连接原始电子商务和现代电子商务的纽带。
6.实施商业智能的步骤依次是:需求分析、(6)、建立商业智能分析报表、用户培训和数据模拟测试、系统改进和完善。
A.数据仓库建模、数据抽取
B.数据仓库建模、规划系统应用架构
C.规划系统应用架构、数据仓库建模
D.数据抽取、数据仓库建模
答案:A
解析:中级教程第二版P83:
商业智能项目的实施步骤可以分为如下6步:
1)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商业智能实施的第一步,在其他活动开展之前必须明确地定义组织对商业智能的期望和需求,包括需要分析的主题、查看各主题的角度(维度)和需要发现组织的哪些方面的规律等。
2)数据仓库建模
通过对企业需求的分析,建立企业数据仓库的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并规划好系统的应用架构,将企业各类数据按照分析主题进行组织和归类。
3)数据抽取
数据仓库建立后必须将数据从业务系统中抽取到数据仓库中,在抽取的过程中还必须将数据进行转换、清洗,以适应分析的需要。
4)建立商业智能分析报表
商业智能分析报表需要专业人员按照用户制订的格式进行开发,用户也可自行开发(开发方式简单,快捷)。
5)用户培训和数据模拟测试
对于开发使-用分离型的商业智能系统,最终用户的使用是相当简单的,只需要单击操作就可针对特定的商业问题进行分析。
6)系统改进和完善
任何系统的实施都必须是不断完善的,商业智能系统更是如此。在用户使用一段吋间后可能会提出更多、更具体的要求,这时需要再按照上述步骤对系统进行重构或完善。
7.大数据具有的特点包括:大量(Volume)、高速(Velocity)、(7)。①可验证(Verifiable)②真实性(Veracity)③多样(Variety)④价值(Value)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B
解析:大数据的5V分别是大量、高速、多样、价值、真实性。
8.智慧城市建设参考模型包括:物联感知层、通信网络层、计算与存储层、数据及服务支撑层、智慧应用层。智慧医疗属于(8)
A.物联感知层
B.通信网络层
C.数据及服务支撑层
D.智慧应用层
答案:D
解析:中级教程第二版P:如下图智慧城市建设参考模型。
9.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中,IT服务的核心要素指的是(9)。
A.工具、技术、流程、服务
B.人员、过程、技术、资源
C.计划、执行、检查、纠正
D.质量、成本、进度、风险
答案:B
解析:中级教程第二版P,IT服务的核心要素指的是人员、过程、技术、资源。
10.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可以分为(10)四个阶段。
A.需求、设计、开发、测试
B.启动、执行、监控、收尾
C.立项、开发、运维、消亡
D.启动、设计、结项、运维
答案:C
解析:中级教程第二版P,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可以分立项、开发、运维、消亡四个阶段。
11.(11)定义了软件质量特性,以及确认这些特性的方法和原则。
A.软件验收
B.软件需求
C.软件规划
D.软件设计
答案:B
解析:中级教程第二版P:软件质量指的是软件特性的总和,是软件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即遵从用户需求,达到用户满意。软件质量包括"内部质量","外部质量"和"使用质量"三部分。软件需求定义了软件质量特性,及确认这些特性的方法和原则。
12.对象由一组属性和对这组属性进行的操作构成。例如,教师张三的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职位等,日常工作包括授课等。则(12)就是封装后的一个典型对象。
A.张三
B.教师
C.授课
D.姓名
答案:A
解析:参见中级教材P,张三是教师这个类实例化后的一个对象,教师是封装的类,授课是成员方法,姓名、性别、年龄、职位是成员属性。
13.关于软件架构分层模式描述,不正确的是(13)。
A.允许将一个复杂问题分层实现
B.每一层最多只影响相邻两层
C.具有各功能模块高内聚,低耦合的"黑盒"特性
D.允许每层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可以充分支持软件复用
答案:C
解析:中级教程第二版P-:C选项不是软件架构中的分层模式,而是管道/过滤器模式。管道/过滤器模式体现各功能模块高内聚、低耦合的"黑盒"特性,支持软件功能模块的重用,便于系统维护;同时,每个过滤器自己完成数据解析和合成工作(如加密和解密),易导致系统性能下降,并增加了过滤器具体实现的复杂性。
14.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中,(14)是非关系型数据库。
A.Oracle
B.MySQL
C.SQLServer
D.MongoDB
答案:D
解析:信息技术常识题,MongoDB是一个介于关系型和非关系型数据库直接的产品。常见的关系型数据库:Oracle、DB2、MicrosoftSQLServer、MicrosoftAccess、MySQL。常见的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MongoDB、HBase。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关系型数据库采用二维表格存储数据,非关系型使用键值对存储数据。
15.中间件是一件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15)不属于中间件。
A.Tomcat
B.WebSphere
C.ODBC
D.Python
答案:D
解析:信息技术常识题,Python是一种跨平台的面向对象的开发语言,不是中间件。
16.Internet通过(16)协议可以实现多个网络的无缝连接。
A.ISDN
B.IPv6
C.TCP/IP
D.DNS
答案:C
解析:中级教程第二版P,TCP/IP是Internet的核心,利用TCP/IP协议可以方便地实现多个网络的无缝连接。
17.查内存使用情况结果如下:下列结果分析错误的是(17)。
A.该内存资源占用状态正常
B.该内存资源占用率状态异常
C.表示系统使用的内存
D.67表示系统剩余内存
答案:A
解析:题干给出的数据是在Linux下用free命令显示的系统内存的使用情况:mem内存的使用信息;total系统总的可用物理内存大小(total为used与free之和);used已被使用的物理内存大小free还有多少物理内存可用;shared被共享使用的物理内存大小;buffers是指用来给块设备做缓冲的物理内存大小;cached被缓存使用的物理内存大小;系统总的可用物理内存total=used+free,计算的+67=,并不等于,即内存资源占用率状态异常,推荐错误的选项为A。
18.网络按照(18)可划分为总线型结构、环形结构、星型结构、树形结构和网状结构。
A.覆盖的地理范围
B.链路传输控制技术
C.拓扑结构
D.应用传输层
答案:C
解析:中级教程第二版P,按拓扑结构可划分为总线型结构、环形结构、星型结构、树形结构和网状结构。
19.信息安全中的(19)是指只有得到允许的人才能修改数据,并且能够判别出数据是否已被篡改。
A.机密性
B.完整性
C.可用性
D.可控性
答案:B
解析:中级教程第二版P。机密性:确保信息不暴露给未授权的实体或进程。完整性:只有得到允许的人才能修改数据,并且能够判别出数据是否已被篡改。可用性:得到授权的实体在需要时可访问数据,即攻击者不能占用所有的资源而阻碍授权者的工作。可控性:可以控制授权范围内的信息流向及行为方式。可审查性:对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提供调查的依据和手段。
20.网络和信息安全产品中,(20)无法发现正在进行的入侵行为,而且成为攻击者的工具。
A.防火墙
B.扫描器
C.防毒软件
D.安全审计系统
答案:B
解析:中级教程第二版P扫描器可以说是入侵检测的一种,主要用来发现网络服务、网络设备和主机的漏洞,通过定期的检测与比较,发现入侵或违规行为留下的痕迹。当然,扫描器无法发现正在进行的入侵行为,而且它还有可能成为攻击者的工具。
21.用户无需购买软件,而是租用基于web的软件管理企业经营活动,这种模式属于(21)。
A.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B.平台即服务PaaS
C.软件即服务SaaS
D.数据即服务DaaS
答案:C
解析:中级教程第二版P基于Web的软件是典型的SaaS(软件即服务)。IaaS、PaaS、SaaS要会区分。
22.作为物联网架构的基础层面,感知层的技术主要包括产品和传感器自动识别技术,(22)和中间件技术。
A.无线传输技术、自组织组网技术
B.无线传输技术、编码技术
C.编码技术、自组织组网技术
D.解析技术,自组织组网技术
答案:A
解析:中级教程第二版P:感知层作为物联网架构的基础层面,主要是达到信息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的目的。感知层的技术主要包括:产品和传感器(条码、RFID、传感器等)自动识别技术,无线传输技术(WLAN、Bluetooth、ZigBee、UWB),自组织组网技术和中间件技术。
23.在大数据相关技术中,(23)是一个分布式的、面向列的开源数据库,是一个适合于非结构化数据存储的数据库。
A.HBase
B.MapReduce
C.Chukva
D.HDFS
答案:A
解析:中级教程第二版P:HBase是一个分布式的、面向列的开源数据库,HBase不同于一般的关系数据库,它是一个适合于非结构化数据存储的数据库。另一个不同的是HBase基于列的而不是基于行的模式。
24.关于项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24)。
A.建设视频监控系统是一个项目,建成后的系统是项目产品
B.建设办公大楼是一个项目,建设后的大楼是项目产品
C.商务谈判是一个项目,如果谈判成功,合同是项目产品
D.ERP系统的运行维护是一个项目,ERP系统是项目产品
答案:C
解析:中级教程第二版P-:项目的约束性目标也叫管理性目标,项目的成果性目标有时也简称为项目目标。项目成果性目标指通过项目开发出的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系统、服务或成果,例如:建设一个视频监控系统是一个项目,建成后的视频监控系统就是该项目的产品。建设一个办公大楼也是一个项目或者说工程,建成后的办公大楼就是该项目的产品。开发一个网上书店也是一个项目,完成后的网上书店就是该项目的产品。一个ERP系统的实施也是一个项目,完成后的ERP系统就是该项目的产品。组织一次旅游也是一个项目,订票、订旅馆、解说以及其他让旅游者身心愉悦的工作均为这个项目提供的服务。这题的争议在C和D之间,C选项中的合同是一个交付物,说是「项目产品」不合适,D选项中「运行维护」可以当成是一个项目来进行,推荐C选项。
25.关于项目经理的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25)。
A.项目经理需要足够的知识和经验
B.项目经理必须掌握项目所需的新技术
C.项目经理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D.项目经理需要具有领导和管理的能力
答案:B
解析:中级教程第二版P,对项目经理的一般要求:足够的知识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L好的职业道德领导和管理能力
26.(26)是PMO应具备的特征。①负责制定项目管理方法,最佳实践和标准②对所有项目进行集中的配置管理③项目之间的沟通管理协调中心④在项目约束条件下完成特定的项目成果性目标⑤对项目之间的关系组织资源进行优化使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④完成特定的项目成果性目标这个是项目组要做的事,不是PMO要做的事。中级教程第二版P。以下列出PMO的一些关键特征,但不限于此。(1)在所有PMO管理的项目之间共享和协调资源。(2)明确和制定项目管理方法、最佳实践和标准。(3)负责制订项目方针、流程、模板和其他共享资料。(4)为所有项目进行集中的配置管理。(5)对所有项目的集中的共同风险和独特风险存储库加以管理。(6)项目工具(如企业级项目管理软件)的实施和管理中心。(7)项目之间的沟通管理协调中心。(8)对项目经理进行指导的平台。(9)通常对所有PMO管理的项目的时间基线和预算进行集中监控。(10)在项目经理和任何内部或外部的质量人员或标准化组织之间协调整体项目的质量标准。
27.在项目5个管理过程组中,计划过程组不包括(27)。
A.成本估算
B.收集需求
C.风险分析
D.识别干系人
答案:D
解析:识别干系人是启动过程组的,不是在计划过程组。
28.关于项目建议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28)。
A.项目建议书是项目建设单位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的项目申请文件
B.集成类项目建议书的内容包含业务分析、建设方案、实施进度等
C.项目建议书是国家或上级主管选择项目的依据
D.项目建议书是必需的,是后续可行性研究的基础
答案:D
解析:中级教程第二版P。项目建设单位可以规定对于规模较小的系统集成项目省略项目建议书环节,而将其与项目可行性分析阶段进行合并。
29.(29)不属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
A.项目建设必要性
B.项目建设方案
C.项目实施进度
D.变更管理计划
答案:D
解析:中级教程第二版P-。变更管理计划是项目管理计划的内容,不属于可行性研究报告。
30.对于不同规模和类别的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能出现的结果包括:(30)①肯定,对于比较小的项目甚至可以直接"上马"②肯定,转入详细可行性研究③展开专题研究,如建立原型系统,演示主要功能模块或者验证关键技术④否定,项目应该"下马"⑤否定,进行机会可行性研究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B
解析:中级教程第二版P。对于不同规模和类别的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能出现4种结果:①肯定,对于比较小的项目甚至可以直接"上马";②肯定,转入详细可行性研究,进行更深入更详细的分析研究;③展开专题研究,如建立原型系统,演示主要功能模块或者验证关键技术;④否定,项目应该"下马"。
31.根据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实施条例》,招标文件要求中标人要提交履约保证金的,履约保证金不得超过中标合同金额的(31)。
A.2%
B.5%
C.10%
D.15%
答案:C
解析:中级教程第二版P。招标文件要求中标人提交履约保证金的,中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提交,履约保证金不得超过中标合同金额的10%。
32.关于供应商项目内部立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32)。
A.任何规模和类型的项目均要求进行内部立项
B.通过项目立项方式可以确定合理的项目绩效目标
C.通过项目立项方式可以分为项目分配资源
D.以项目型工作方式,提升项目实施效率
答案:A
解析:中级教程第二版P。系统集成供应商主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和类型,决定是否要在组织内部为所签署的外部项目单独立项,例如针对包含软件开发任务的项目通常需要进行内部立项,而那些单一的设备采购类项目则无需单独立项。
33.项目整体管理是项目管理中一项综合性和全局性的管理工作,项目整体包括(33)。
A.制定项目章程、识别干系人、制定项目管理计划、指导和管理项目工作
B.制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制定项目管理计划、指导和管理项目工作、监控项目工作、实施整体变更控制
C.制定项目章程、制定项目管理计划、指导和管理项目工作、监控项目工作、实施整体变更控制
D.制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识别干系人、监控项目工作、实施整体变更控制
答案:C
解析:考察整体管理的子过程。各项目管理知识领域的子过程要熟练记忆。
34.(34)不是制定项目章程的输入。
A.项目工作说明书
B.商业论证
C.合同或谅解备忘录等协议
D.项目成功标准
答案:D
解析:项目成功标准是制定项目章程的输出,在输出的项目章程中应包含可测量的项目目标和相关的成功标准。
35.关于项目管理计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35)。
A.项目管理计划必须是自上而下制定出来的
B.项目管理计划必须得到主要项目干系人的执行批准
C.其他规划过程的成果是项目管理计划制定的依据
D.项目管理计划可以指导项目的收尾工作
答案:A
解析:中级教程第二版P。项目管理计划必须是自下而上制订出来的。项目团队成员要对与自己密切相关的部分制订相应计划,并逐层向上报告和汇总,最后由项目经理进行综合,形成综合性的、整体的项目管理计划。选项A是说反了,项目管理计划的制定强调的是团队集体参与,不是自上而下。
36.(36)不属于指导与管理项目工作的输出。
A.批准的变更请求
B.工作绩效数据
C.可交付成果
D.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答案:A
解析:批准的变更请求是实施整体变更控制的输出,作为指导与管理项目工作的输入。
37.(37)的优点是考虑时间序列发展趋势,使预测结果能更好地符合实际。
A.因果分析
B.挣值管理
C.回归分析
D.趋势分析
答案:D
解析:中级教程第二版P。趋势分析法又称趋势预测法,用于检査项目绩效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确定绩效是在改善还是在恶化。具体包括:趋势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直线趋势法、非直线趋势法。主要优点是考虑时间序列发展趋势,使预测结果能更好地符合实际。
38.关于整体变更控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38)。
A.项目的任何干系人都可以提出变更请求
B.项目经理可以是变更控制委员会(CCB)的成员
C.整体变更控制过程贯穿项目始终,CCB对此负最终责任
D.整体变更控制的主要作用是降低因未考虑变更对整个项目计划的影响而产生的风险
答案:C
解析:项目经理对变更负最终责任,选项C是错误的。
39.关于工作分解结构(WBS)和工作包的描述,不正确的是(39)。
A.工作分解结构必须且只能包括%的项目工作
B.工作分解结构中的各要素应该相对独立,尽量减少相互交叉
C.如果某个可交付成果规模较小,可以在短时间(80小时)完成,就可以被当做工作包
D.每个工作包只能属于一个控制账户,每个控制账户只能包含一个工作包
答案:D
解析:每个控制账户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工作包,选项D错误。
40.(40)不属于项目范围说明书的内容。
A.批准项目的原因
B.项目验收标准
C.项目可交付成果
D.项目的制约因素
答案:A
解析:批准项目的原因是项目章程中的内容。
41.范围确认的主要作用是(41)。
A.明确项目、服务或输出的边界
B.提高最终产品、服务或成果获得验收的可能性
C.对所要交付的内容提供一个结构化的视图
D.在整个项目期间保持对范围基准的维护
答案:B
解析:范围确认主要作用是使验收过程具有客观性;同时通过验收每个可交付成果,提高最终产品、服务或成果获得验收的可能性。
4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客户提出新的功能需求时,正确的做法是(42)。
A.由项目经理发起变更管理流程来决定是否增加该功能
B.由项目经理根据项目执行情况来决定是否增加该功能
C.由实施人员根据经验判断来决定是否增加该功能
D.由项目的投资人决定是否增加该功能
答案:A
解析:有变更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通过发起变更管理流程来处理。选项B错误,变更不是项目经理自己来决定是否增加功能,通过变更流程。选项C也是错误的,更不是由实施人员。选项D没有这个必要,只有涉及重大的变更,可能CCB批准后,还需要投资人来最终确定。但这个只是实施过程中正常的变更,走变更流程即可。
43.关于项目进度管理计划的描述,正确的是(43)。
A.项目进度管理计划一旦确定,不能被修改
B.在制定项目进度管理计划时,应该考虑项目章程
C.项目进度管理计划一定要形成正式的文件
D.项目进度管理计划是详细的,不能是高度概括的
答案:B
解析:项目管理计划也可以通过变更来修订,选项A错误。选项B是正确的,制定进度管理计划的输入里面有项目章程。根据项目需要,进度管理计划可以是正式或非正式的,非常详细或高度概括的,选项C和D也是错误的。
44.关于箭线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44)。
A.流入同一节点的活动,均有共同的紧前活动
B.任两项活动的紧前事件和紧后事件代号至少有一个不同
C.每一个活动和每一个事件都必须有唯一代号
D.虚活动不消耗时间,也不消耗资源,主要用于表达活动之间的关系
答案:A
解析:中级教程第二版P。流入同一节点的活动,均有共同的紧后活动。
45.某项目的网络图如下,活动D的自由浮动时间为(45)天。
A.0
B.1
C.2
D.3
答案:B
解析:把上面的7个图补充完整,可以看出活动自由浮动时间为9-8=1。详细的推算过程在视频课程中多次讲到过,因过程复杂,需要注意的点多,在这里不再赘述。如还有疑问,请认真看进度管理的基础课视频,有详细的讲解。
46.(46)不是常用的缩短项目工期的方法。
A.使用高素质的资源或经验更丰富的人员
B.改进方法和技术以提高工作效率
C.采用资源平滑技术,使项目资源需求不超过预定的资源限制
D.采用快速跟进技术,将顺序进行的活动改为部分并行
答案:C
解析:资源平滑技术不是缩短工期的方法,也不会改变关键路径。
47.关于成本的描述,正确的是(47)。
A.在投资决策时应避免受到沉没成本的干扰
B.项目团队差旅费、工资、物料费属于间接成本
C.管理储备是用于应对已识别风险
D.管理储备是包含在成本基准内的一部分预算
答案:A
解析: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己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在投资决策时,应避免受到沉没成本的干扰。
48.关于成本估算的描述,不正确的是(48)。
A.成本估算时,应考虑管理成本、房屋租金、保险等非直接成本
B.在项目生命周期内,项目估算的准确性随着项目的进展而降低
C.项目团队成员学习过程所引起的成本应被记入项目成本中
D.应急储备和管理储备应被记入项目成本中
答案:B
解析:在项目生命周期内,项目估算的准确性随着项目的进展而提高。选项B是错误的答案。
49.关于成本估算相关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49)。
A.参数估算中会使用到历史数据,因此比类比估算的准确性要高
B.参数估算适合在项目的早期阶段详细信息不足时采用
C.类比估算通常成本较高、耗时较多
D.类比估算既可以针对整个项目,也可以针对项目中的某个部分
答案:D
解析:中级教程第二版P。选项A有可能很多人会选,但教程上并没有这种说法,教程上的说法是:"参数估算是指利用历史数据之间的统计关系和其他变量(如建筑施工中的平方米),来进行项目工作的成本估算。参数估算的准确性取决于参数模型的成熟度和基础数据的可靠性。参数估算可以针对整个项目或项目中的某个部分,并可与其他估算方法联合使用。"参数估算用于对项目掌握比较多信息的时候使用。类比估算通常成本较低、耗时较少,但准确性也较低。类比估算可以针对整个项目或项目中的某个部分。
50.下表给出了某信息化建设项目到年8月1日为止的成本执行(绩效)数据,如果当前的成本偏差是非典型的,则完工估算(EAC)为(50)元。
A.
B.
C.50
D.48
答案:B
解析:根据挣值EV的概念,用各活动的计划值乘以实际完成的百分比,然后求和:EV=0+++0*80%+0*75%+*60%=题干说明是非典型,用非典型公式计算完工尚需估算ETC:ETC=BAC-EV=-=用完工尚需估算加上实际已支出的成本,得到完工估算:EAC=AC+ETC=12+=
51.(51)反映了团队成员个人与其承担的工作之间的联系。
A.层次结构图
B.工作分解结构
C.矩阵图
D.文本格式
答案:C
解析:选项C中的矩阵图指RACI矩阵,其他选项均不对。
52.关于虚拟团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52)。
A.现代沟通技术如Email、